
西藏之行如果年輕時如夢,則顧慮較少,但大都因時間與經濟考量,屆退休之後,才能重拾起一圓西藏旅行之夢。
但無奈不時聽到,得顧慮年紀大,長時間高原旅行的高反現象,尤其是有高血壓等三高慢性疾病者,更是讓人猶豫不前,既想前往又諸多擔心。
我們最近的西藏行中,團員39人(分兩輛20人三排坐遊覽車),其中有6位年齡超過70歲,有14位介於60–70歲,大家對年紀較大前往西藏的顧慮,總是有很多擔憂及討論。
本文擬將最近參加的迎髮族團前往西藏的經驗,從事前的準備、申請及旅行過程的親身體驗,提供大家參考,希望有助於銀髮族西藏行的評估參考。
一、入藏申請流程,大致包括下列項目
- 聯絡西藏正規旅行社,確認行程及費用。
- 提交資料申請入藏函。
- 依旅行社安排抵達西藏,全程跟團遊覽。
- 遵守當地法規,注意安全和健康。
聯絡西藏正規旅行社,確認行程及費用
因為持台胞證至西藏行無法自由行,需全程由當地旅行社安排行程,包含交通、住宿、导游等,不可单独行动。
我們2025.04.08- 2025.04.21這一趟的行程,係由認識的廈門導遊,協助聯繫西藏當地的旅行社,辦理相關事宜。
(也可以直接找西藏當地旅行社辦理,但確認當地值得信任的旅行社這一件事情,是比較棘手) 
有經驗或有門路的台灣或大陸部分之牽頭人應該是已經先確認過這一件事,才能比較放心繼續辦理後續事項。
進入正式申請程序辦理之前,亦需先確定日期、天數、景點等行程計畫,也需敲定相關費用事宜。
行程計畫包括是由飛機或青藏鐵路進入西藏。
我們這一次的規劃是由重慶搭飛機至林芝(米林機場),林芝海拔約2800m,剛好碰上林之3–4月份的桃花季,也一邊先適應海拔較低的地方,三天後才遊覽車轉往拉薩(約3700m)。
因此我們規劃的行程,大致上是重慶 →(飛機)林芝 →拉薩 →日喀則 →定日(珠峰大本營) →拉薩 →(青藏鐵路)西寧。
類似的行程要先確定。
看起來重慶 →(飛機)至拉薩,然後回程再由拉薩 →(青藏鐵路)至西寧,或反過來由西寧-(青藏鐵路)拉薩,然後回程由拉薩 →(飛機)重慶也可以。
考量拉薩的海拔,有很多人建議去程搭青藏鐵路,回程搭飛機至重慶較不會有高反的現象。
但也有不同看法者,認為去程乘青藏鐵路不會減少高反。
有關概略費用估算部分,因為找大陸導遊協助辦理,團員須至廈門機場搭機至重慶,或由台灣桃園機場搭機至重慶機場集合,回程統一搭青藏鐵路至西寧後,從西寧機場各自搭機回台。
因此須自行負責前往重慶之機票費用,機票自行辦理購買。
其餘費用包括從重慶起飛至林芝起的12天行程(含青藏鐵路)費用約14,370元人民幣(以4.5台幣計算,約64,665元),如包括自行購買的機票費用,全部費用合計約新台幣75,000–80,000元之間。上述方式直接找大陸旅遊協助辦理,在經費上是比較划算。
提交資料辦理入藏函(Tibet Travel Permit)
- 必須辦理:台灣同胞(持台胞證)進入西藏需透過旅行社申請入藏函,此為強制性要求,無法個人自由行。
- 申請流程:需事先聯絡西藏當地有資質的旅行社,提交台胞證、行程計畫、護照影本(如有)等資料,由旅行社代為辦理。
- 辦理時間:通常需提前15–30天申請,旺季(5–10月)可能更長。
- 若行程包含珠峰大本營、阿里地區等邊境地帶,需額外申請邊防證。本次行程有至珠峰大本营,因此需額外申請邊防證。當地旅行社可以一併事前申請。
- 銀髮族辦理入藏函的額外規定:
[健康檢查診斷報告]: 60歲(含)以上,需三個月內之[健康檢查診斷報告],報告內容至少須包括血壓、血氧,且血壓需低於139/89(不含)。
並無固定格式,參考格式如圖1所示。
60歲之計算係以預計成行的日期,不是以健檢時的日期計算。至於醫院或診所都OK,但需要醫師、院長(所長)、機關三個章齊全。

70歲(含)以上,另需[切結書]。
亦無固定格式,參考格式如圖2所示。

旅行方式
- 必須跟團:台灣遊客需全程由旅行社安排行程,包含交通、住宿、導遊等,不可單獨行動。
- 交通限制:可搭乘飛機或火車入藏,但購票需提供入藏函(部分航空公司或鐵路部門會查驗)。
4. 所需證件
- 台胞證:有效期限需覆蓋行程時間(建議剩餘6個月以上)。
- 護照影印本: 效期需涵蓋旅行時間(建議剩餘6個月以上)。
- 入藏函:旅行社會提供紙本或電子版,需隨身攜帶備查。
- 邊防證:若行程包含珠峰大本營、阿里地區等邊境地帶,需額外申請(由旅行社代辦)。

二、高原反應(高反)的顧慮及事前準備
平時多運動增強免疫能力,到高原旅行還是最為重要,如果有高山旅遊或爬山經驗的人,至高原會比較有自信,當然年紀及身體狀況不同,反應仍會各異。如沒有經驗者,心理的負擔及顧慮會更多,保持身心健康仍然是最基本的條件,也可以準備一些預防高反的藥物及在高原如有些微高反症狀時的應急藥品。
高山症是人到達一定海拔高度後,身體為適應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氣壓差,一般而言約2500公尺時,就會有高山症。高山症的症狀一般表現為:頭痛、氣短、胸悶、厭食、微燒、頭昏、疲倦等。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現:嘴唇和指尖發紫、嗜睡、精神亢奮、睡不著覺等不同的表現。部分人因空氣乾燥而出現:皮膚粗糙、嘴唇乾裂、鼻孔出血或積血塊等。
建議初到高原地區,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奔跑,也不能做體力勞動,不可暴飲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負擔,不要飲酒和吸煙,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維他命的食品,適量飲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涼感冒和消耗體力。
高反的藥品: 本次台灣去西藏的團員,大都有準備高反的藥品,包括丹慕斯、紅景天、威而鋼等,其中以服用及攜帶丹慕斯的人較多。
個人的經驗是前一天(本次是出發抵達重慶的那一天)早上服用丹慕斯半顆 125mg(常見劑量為 250mg/tab,撥一半即為125mg),晚上服用半顆,直到下山為止。
本次旅遊約11天在高原上,每天早晚各服用半顆。藥房有在賣丹慕斯,每顆新台幣6元,攜帶十幾顆是正常情形。

本次有團員每天早中晚各吃一顆,因此覺得服用丹慕斯就是服用,不用太多顧慮。
也有團員服用紅景天、威而鋼者,看起來似乎都可以,找一種自己認為較合適的方式即可。
也有些人比較自信而沒有吃高反的藥,但有顧慮者,可以事前掛家醫科,諮詢家醫科醫師的意見,那取相關藥品。
但家醫科醫師開丹慕斯的可能性很大,也可以自行到藥房購買,安心地服用較為放心。
胃腸不舒服的藥品
本次團員雖無嚴重高反,但旅行過程中高反引起的腹瀉及肚子不舒服情形,則有多位團員反映,有一位甚至嚴重腹瀉,至虛脫無法行走,需要待在酒店休息。
因此準備一些止瀉或胃腸不適藥品,如太田胃散、張國周強胃散等。另事前家醫科門診時,已可請醫師開一些止瀉、胃腸不舒服的備用藥品。


三、如何避免或減輕高山症?
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輕或重的高原反應,一般什麼樣的人會有高原反應沒有規律可循,避免或減輕高原反應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它,許多的反應症狀都是心理作用或由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對高原有恐懼心理,缺乏思想準備和戰勝高山決心的人,出現高山症的機會就多。
在地導遊的西藏注意事項中,一再提及,高原反應並不可怕,用良好的心態去戰勝對高原的恐懼,這是預防高原反應的最好良藥。
高原反應就象暈車一樣,與體質好壞無關,人生能有幾次來到雪域高原?又有幾人能感受到高原反應?
高山症,也是來西藏旅遊的體驗,要在策略上藐視它。
關於抗高山症藥物,來高原前,服用紅景天口服液、丹慕斯什麼的或許可以減少壓力;若反應較大,到達高原頭兩天適當服用高原安、丹參滴丸、吸氧、輸液等都會有效的緩解高山反應和心臟壓力。
在地導遊一再提醒,剛到高原建議第一天到林芝、第一天到拉薩、第一天到日喀則不要洗澡、洗頭。當然並不是一定不能洗澡,關鍵是要注意不要感冒,雖然我們認為在高原感冒了也並不像傳說中那麼可怕,但感冒了難受的總是自己,高原的溫差很大你還沒有把握好,容易受涼。所以建議過一兩天再說。
西藏較為乾燥,常塗潤唇膏避免嘴唇乾裂,喉嚨乾乾不舒服,可以攜帶潤喉的喉片含含。
晚上睡覺時在床頭放杯水可以使房間濕潤一點。
四、供氧酒店及供氧設施
西藏一般賓館或有一定規模的城鎮都有醫院或衛生院,輕微的高原反應建議通過自我調節來適應它,嚴重的可以看醫生。
出現高原反應後,應多休息,少活動,堅持進食,可服用一些緩解高原反應的藥品。
看酒店房間中是否有供氧、吸氧設備,行動時也可租用攜帶式氧氣瓶。
本次團員中,幾乎無嚴重高反情形,由輕微高反現象者,在酒店中有供氧設備,也大都有租用可攜式氧氣瓶。
整體而言,所有團員都還是算非常順利的完成所有行程。
五、西藏地區上網
西藏地區上網,仍與中國大陸其他地區相同。
幾乎全區都保持暢通,僅到珠峰的路段有些微卡頓情形。
本次團員大都採用15日10GB 240元的上網卡,足夠全程上網使用。我則採用eSIM上網,使用也非常正常。

六、銀髮族的其它建議與說明
- 依照以上注意事項,做好準備,並保持輕鬆心態,絕大部分健康銀髮族,仍可以輕鬆旅遊西藏地區,包括有心血管三高,平常有在服用藥物而保持正常者,在高原仍可繼續服用慢性疾病用藥。
- 除手攜式氧氣瓶(當地旅行社會贈送每人一小瓶)外,為放心起見,可以租用4–5磅重的可攜式氧氣筒備用。
- 在旅遊過程中,因為大都是五星酒店及餐飲,飲食大都仍沿襲四川辛辣及重鹹口味,導遊都需特別交代清淡及多蔬菜飲食,且不要過飽飲食,保持清淡及七八分飽的輕盈狀態,對身心也會比較輕鬆些。個人感覺這樣在高原的行動及生活,是會有幫助的。
- 西藏旅遊整體行程,並不會坐車坐太久,僅有儒林芝至拉薩約400公里外,且導遊會盡量保持2小時內可以上廁所的原則,所以幾乎不會見到尿急等情形。



 
                        
 
                         
                         
                         
                         
                        